CCTV2《今日觀察》系列節目
以前我們買東西,要去商場、超市,現在我們只要在電腦上輕松地一點,選中的商品最快可以在幾個小時內送到手上。以前,企業銷售產品要一層層的傳銷和分銷,要進店,要上架,現在通過網絡的銷售,能直接把產品從倉庫發到顧客的手里。這樣的一些改變,到底是怎樣發生的?迅速增長的網購需求又怎樣沖擊著傳統的倉儲物流業?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特邀評論員當當網總裁李國慶、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產品好賣,倉庫難尋,網購企業大舉進軍倉儲業。資金缺乏,用地緊張,倉儲業發展面臨哪些難題?
張鴻:電子商務公司的倉庫像大賣場(《今日觀察》評論員)
和傳統的倉庫相比,電子商務公司的倉庫更像是一個幾萬平米的大的賣場。在傳統的超市里,我們購物是自己推著購物車,自己選貨,自己去柜臺結帳。但在電子商務時代,我們只需要在電腦上輕輕點一下確認鍵,后臺的所有工作都在這里完成,會有專門的撿貨員在倉庫里把我們的貨品收集好,放到購物筐里,再進行質監,質監結束以后就進行打包,最終通過物流公司送到消費者的手里。
祖洪奎:最理想的是擁有超過十萬平米的超級大倉庫(當當網全國倉儲部總監)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超過六萬平米的倉庫,但是對我們來說,最理想的是有一個超過十萬平米的、更現代化的、更整體型的超級大倉庫來支持。
徐夢周:電子商務所需的倉庫在不斷地升級(樂淘網倉儲總監)
我們之前的那個倉庫是百利威的26號庫,這個庫最早是當當網的倉庫,然后當當網變大了以后,他就搬走了,然后租住的是京東商城,京東變大了,也搬走了,最后是我們租下來,就是那個一千平米的倉庫,我們現在變大了也搬走了。
霍振祿:現在電子商務的倉庫需求量非常大 (北京百利威物流公司總經理)
從我們當初兩萬三千平米的倉庫,到現在建成了三十二萬平米的倉庫,可以說現在的倉庫需求量非常大,90%是電子商務在這運作。
李國慶:希望有更多自己的倉庫 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次日達 (當當網總裁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對過去的價格戰來說,現在水泥戰爭奪最大的是對顧客服務的體驗。創造競爭優勢,顧客體驗是最重要的,顧客體驗的核心就是送貨的準確性、及時性以及費用低,倉儲的重要性在這里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自己的倉庫,能讓消費者享受次日達,現在武漢的客戶是次日達了,但是離開武漢,我們還做不到,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倉庫布局。
張鴻:倉儲壓縮了時間和成本(《今日觀察》評論員)
就是要爭客戶。過去的倉儲就是倉庫,是專門放東西的地方,所以對企業壓縮成本來講,很難有特別大的空間。現在當倉儲成為電子商務中間的一個環節時,它有特別大的壓縮的空間,在整個的選貨過程中,產品在倉庫里留的時間都在進行壓縮,包括成本。對客戶體驗來說,我們買一個電子商務產品,最主要的是便宜和快,這個環節里就同時在便宜和快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徐夢周:B2C對倉庫的要求比較高 (樂淘網倉儲總監)
老實說不是很容易找到合適的倉庫,因為B2C對倉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我們在選一個倉庫的時候,一般會花3到6個月的時間去找地址。
賈加:倉儲資源比較緊張 (凡客誠品倉儲中心主管)
跟2008年以前比,是很難了,當時是隨便挑,現在確實不那么容易了。倉儲資源,尤其是單一體積比較大的倉儲資源,確實是比較緊張的。
姜超風:合適的倉庫并不好找 (物資儲運協會會長)
很多需求不能滿足,很多客戶找不到自己的倉庫。倉儲企業要為更高的客戶提供服務的話,又缺乏相應的能力。
李國慶:電子商務倉庫需要的條件需要不斷完善 (當當網總裁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當當網走到現在,正好是11年,倉庫面積必須每年翻一番才能支持銷售。我們在5年前才意識到我們找的不像倉庫,而是介于零售店和倉庫之間的。一般大家對倉庫的看法是,蓋一個房子,有基本保管條件就行,對于我們互聯網來說不是。電子商務倉庫需要的條件是:第一,要有很好的互聯網傳輸,因為要拉數據專線;第二,地面要求金剛砂,要保護漆;第三,倉庫是晝夜工作,要求必須有足夠的采光和照明,當然還有更多的細節需要完善。
現在規劃物流園區,往往都是外部環境不太好的,野外生長的都達不到要求。北京最近這兩年改進多了,北京大興的倉庫是我們最大的倉庫,加起來六萬多平米,但每個月有半天停電,一停電,我們的訂單處理和壓制系統酒全停了,不能操作。有一次,好幾萬平米的廣州華都倉庫,突然檢查說消防不過關,庫房里不能有燈光,那就無法檢貨,后來我們在門口弄一個大探照燈照著庫房,但只有照到庫房的五分之一面積,然后工作人員戴著頭燈檢貨,檢貨效率非常低,所以我們6月份就會搬走。
張鴻:要給倉儲業一些制度上的松動和寬容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是客戶,李總是銷售,后臺操作就相當于我們買貨,那么對買貨場要求很高,包括整個的系統管理能力。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如果貨物集中在一個倉庫里,那么成本就又能降低,運作也會變得非常簡單,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個十萬平米大的倉庫。因為電子商務公司對倉庫要求其實是一個定制的裝修,但現在中國的倉儲業基本上處于一個低端的環境里。現在我們很難說消防要求是錯的,但如果按照電子商務個性化定制,那可能就需要一些制度上的松動和寬容,或者說是與時俱進。因為我們的倉儲業現在就相當于小學水平,但是現在電子商務發展已經需要一個大學畢業生了。還有一點就是,一個正在發展的互聯網公司還要考慮未來的擴張。
企業對倉儲的需求越來越大的同時,為什么建一個倉庫如此之難?
馬京橋:國家級大型物流園區的進入門檻比較高(北京京橋倉儲服務公司總經理)
我們公司在這里一共有三萬平米的倉庫,因為這個地方目前朝陽區要把他改造成一個高檔商務區。城市擴張的速度太快了,到了2010年以后,就沒法在五環外、六環之內的地方找了,得到六環外了。其實我們很早就去找過,但是像國家級大型物流園區,它的進入門檻比較高,得衡量我們的產值以及能給它帶來的稅收。
孫哲:物流園的土地成本太高 (通州物流基地副總經理)
一共現場競價是五塊地,當時有兩塊地的價格都超過了一個億。當時兩塊地的起拍價格都是四千多萬,當時那個企業舉到一個億的時候,我心臟都跟著砰砰砰跳,我覺得都有點像房地產開發市場似的,錢都不當錢了。到最后最高的時候,到最后舉一下牌,二百萬元一個階梯。最后企業拿著地之后,這么高的土地成本,再加上他的建設成本,最后他要是分擔到庫房的租金當中,到企業今后的運營當中,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如果他經營不下去,不管是閑置或者轉型,對整個物流業的發展都不是很有利的事。
李國慶:政府規劃缺位、專業人才缺乏以及資金問題造成倉儲建設難
(當當網總裁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我認為造成倉儲建設這么難的原因是:首先是政府規劃缺位,而且有超前規劃的現象。目前不論北京、廣東、上海、深圳,還是武漢,到處都是物流基地和物流園區,不考慮環境。由于各地區的本位主義,有的是五萬平方米規模,有的可能就是十五萬,這樣就造成社會成本很高。其次是從業人才的問題,積蓄人才方面很不專業。這其中有些人發了財,拿錢囤地,蓋房子來出租,這就成為一個養老工程了,而西方有專門的物流地產商。再則是中國的企業喜歡自建,而不是發育第三方。舉一個例子,當當網哪怕是以自己的名義拿地,也會堅持請第三方,因為第三方公司的人才有專業訓練,如果他怕有風險,我們愿意預付,像廣州和無錫都是用這個方式,下一步我們希望他們能跨城市發展;最后,資金也是一個大問題。
張鴻:土地成本與稅收問題造成國內倉儲業發展緩慢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很多企業也很無奈,一個大的企業需要定制的物流,如果第三方不成熟,那么就只能自己做。比如當當網需要的第三方基本上都是境外投資的。國內發展相對較慢的因素有:首先土地成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現在對物流有特別大需求的城市,恰恰是土地漲幅特別高的城市。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說,它不樂于主動的把這塊地變成一個倉庫,如果發展商業地產,那么不僅能解決就業,還能解決稅收。一個小的倉儲企業或者一個園區的盈利空間很小,有數據顯示,倉儲業平均盈利是2.6%,這是一個微利的行業,要求他們重組以及做大做強,可能很難。其次就是稅收問題,現在倉儲基本上是按照5%的營業稅,這比運輸業要高,運輸業是3%,所以有很多部委,包括專家就提出,能不能給他們減稅,讓他利潤不那么薄,為他們減負,如果不落實,他們的生存就很困難。
姜超風:城市的擴張速度太快倉儲企業重新建設基地的投入成本將十分巨大
(物資儲運協會會長)
大約百分之三四十的倉儲企業都要被城市擠出,因為現在各個城市都在擴張,城市的擴張速度太快。原來的倉儲企業處于城市的邊緣,現在的倉儲企業已經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帶,那么由于交通流量的控制的問題,大貨車的進出問題,還有鐵路專線的控制問題,使倉儲企業必須外遷。外遷又找不到地方,因為地方政府的土地指標都比較緊張,不容易給倉儲企業批地,同時地價又在不斷地上升。五年之內,我們取得的土地的地價,從每畝六萬元一直升到六十萬元。所以倉儲企業如果要再重新建設一個基地,那么投入成本將會十分巨大。
荊林波:企業一定要樹立更廣闊的視野來和別人合作
(中國社科院財經所副所長)
比如當當、京東這樣的新興企業,它在運作電子商務倉儲的時候,也要有外包的思想,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要大包大攬,自己做,這里面的利潤是相對薄的,所以我們企業一定要樹立更廣闊的視野來和別人合作,一加一才能大于二。
張鴻:希望中國倉儲業能減負輕裝上陣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希望中國的倉儲企業能輕裝上陣,能有大的重組組合,最終能夠滿足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如果減負輕裝上陣,就得減稅,因為現在相關的稅費被讓倉儲業的利潤較薄,那么我們還得尤其鼓勵消費環節的稅費減少,這樣在最終終端上的消費者可以承擔更少的費用。
李國慶:希望中國能孕育出更現代化、更專業的第三方倉儲公司
(當當網總裁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作為對倉儲有需求的企業來看,我還是希望中國能孕育出更現代化、更專業的第三方倉儲公司,這些公司能推動中國商業的新變革。我不希望看到每個企業自己去圈地物流,做商業地產升值的夢。在我看來倉儲地產不是住宅地產,未來十年的升值空間并不大。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