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規劃綱要》給東莞城市定位帶來新視野,新增“新興物流城市”目標
“按《珠三角改革發展綱要》,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明確東莞市的目標定位是:建設以信息產業為特色的現代制造業名城、適宜創新創業安居樂業的生態城市和珠三角新興物流城市。”
——2009年2月4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在中心區城建亮點工程視察總結會上表示
多年以后,當東莞成為珠三角最具希望和活力的地級市之一時,我們一定不會忘記,2009年元旦剛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簡稱《綱要》)中,東莞在重點發展片區內這一重要布局。
回顧
《綱要》力推東莞產業轉型
此次規劃范圍包含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等9個主要城市,輻射泛珠三角區域。
文件共分12章節3萬字,涉及產業體系、自主創新、基礎設施、城鄉發展、區域協調、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社會事業、體制機制、合作新格局、保障機制等十大方面。
《綱要》提出,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將基本實現由“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率先建成全國創新型區域,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綱要》在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建設開放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珠江口東岸地區功能布局方面提到東莞。
自此,東莞便以《綱要》為“尚方寶劍”,開始在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 、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體制創新方面 、在推進區域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
定位
新增“新興物流城市”目標
“一年開好局,四年大發展,十年大跨越。”這是《綱要》落實的時間刻度表。
在“開局”這一年里,作為“莞深惠”珠江口東岸中的一員,東莞保持異常清醒的頭腦——根據《綱要》的規劃,東莞重新將自己放入珠三角大坐標中進行調整。
從前的“大哥”和“小弟”,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將更多地扮演東莞戰略伙伴的角色。《綱要》站在改革開放30年的時間點和對外開放廣闊的珠三角空間點的集合處,賦予包括東莞在內的珠三角地區以“科學發展,先行先試”新的特殊使命。
所以,按照《綱要》的要求,東莞需要一個新的目標定位——建設以信息產業為特色的現代制造業名城、適宜創新創業安居樂業的生態城市和珠三角新興物流城市。與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十二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的“現代制造業名城、創新創業熱土、宜居生態城市、和諧幸福家園”的目標相比,新的目標定位多了物流一詞。
顯然,東莞執政者在確立新目標定位時候,考慮到了東莞的優勢——“環保、生態”。除環境優勢之外,東莞的優勢還在于:地緣人緣優勢——東莞處在港深穗經濟走廊中段,有利于接受港深穗的輻射帶動;產業配套優勢——全市已形成了電子、服裝等產業集群,產業鏈非常完善,形成“東莞制造”的名片;政務環境優勢,建立服務外商的完善制度。
依據《綱要》藍圖,東莞的角色也更加清晰起來——“一個制造業名城,一個物流中心,一座生態城市”。
影響
為東莞未來發展描繪全景圖
從2010年初至今,東莞和其他珠三角城市一樣,處在轉型改革期,也處在實施《綱要》的四年大發展時期。
《綱要》中的各方面要求表明,對優勢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是可通過多種方式實現的,即:一是運用先進技術,二是創新品牌,三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四是企業組織調整,五是強化管理等。
目前,被省政府定為省級產業集群示范區的東莞石龍電子信息、大朗毛織、長安五金模具、虎門服裝、大嶺山家具產業集群示范區中,傳統產業占了半壁江山,東莞的制鞋、紙業、食品等在中外市場上也名聲響亮,其對東莞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
事實上,《綱要》描繪了東莞未來發展的一幅全景圖,它的作用不僅僅在產業和體制改革方面,它幾乎包含了所有關乎東莞“發展”的關鍵詞。
關鍵詞 產業
東莞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關鍵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綱要》中提出了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和措施,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最關鍵、最具有決定性戰略意義的任務。
然而破題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和沖勁,更需要一種“定能成功”的必勝信心。
東莞的產業結構中,加工貿易占了大半江山,2007年加工貿易出口額為563億美元約為3840億元人民幣,為2007年工業產值6649億元的60%左右。加工貿易是東莞重要的經濟基礎和支柱。東莞的加工貿易發展在全國最早,創造了許多發展加工貿易的經驗,是全國發展加工貿易的典范,也是發展加工貿易最為成功和成熟的地區。
于是,如何在加工貿易發展方面突破過去形成的路徑依賴,使東莞的加工貿易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更快地轉型升級,就成為東莞落實《綱要》的難點和突破口。
關鍵詞 金融危機
整合產業布局,在“品牌”上下功夫
如何才能轉型升級?先行先試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東莞在來料加工轉三資企業方面做出了大膽嘗試:東莞實施了幫助“三來一補”企業不停產轉制的改革,為了幫助“三來一補”企業轉內銷,實施了建立企業內保稅倉改革等。
其次,東莞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條;拓國內市場,創立知名品牌等方面也是大膽突破。
更為重要的是,東莞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方面進行的先行先試。
一個產業要有競爭力,一定不是單打獨斗的個體,而應是一個群體即產業群。事實上“船大好沖浪”的實質就是產業的集中度問題。
在上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中,東莞產業正處于新一輪重新洗牌期。東莞則側重建設省級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整合傳統產業的布局,逐步改變“一業多鎮”或“一鎮多業”產業過于分散的格局,逐步引導優勢傳統產業向一定的專業鎮產業園集中。
最值得人關注的是,東莞在“品牌”方面所下的功夫。比方說,近年來興起的東莞服裝、家具、食品、五金模具、紙業、制鞋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品牌。
關鍵詞 差距
全市統籌,村改大步邁開
經濟步伐在加快,東莞鎮街百花齊放。以2007年為例,東莞GDP最高的虎門鎮為1828884萬元,最低的鎮GDP為165566萬元,相差超過11倍;鎮本級財政收入最高的長安鎮為117297萬元,最低的為17002萬元,相差近7倍,農民人均收入最高的長安鎮為20820元,最少的為7511元,相差也近3倍。如果以村一級為考查單位,差距會更大。以現行財政和管理體制,由于經濟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必然帶來公共產品和基本公共服務上的不均衡。
應該以落實《綱要》為契機,嘗試剝離村一級的公共服務和經濟職能,首先建立起鎮一級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并力爭經過幾年時間過渡,逐步建立起完全由市一級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制。
因而,東莞在這方面進行了村級體制改革的嘗試。
關鍵詞 公共服務
城鄉居民都應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綱要》在“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節里指出,“統籌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配置,把社會事業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
這一要求為東莞建立與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社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先行先試”提供了重要指向。
改革開放前,東莞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城市化率不足20%。而伴隨著工業化進程,東莞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東莞城市化率已達86.39%。
按照《綱要》的要求,不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民”身份,都應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現在,東莞正在探索的是,在“常住人口”的范圍實施服務均等化,同時把新莞人納入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法定對象。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