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云的話來說,未來將沒有電商,只有新零售。那么,新零售的核心是什么?新零售下的物流將面臨怎樣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呢?在2017LT中國物流技術峰會上,唯品會高級副總裁唐倚智作了題為《新零售下的物流挑戰》的精彩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有刪減):
各位朋友,我演講的題目是《新零售下的物流挑戰》。今天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新零售,到底有什么特點;第二是新零售物流的挑戰是什么;第三是我們怎樣應對這個挑戰。
零售的發展其實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自從有了商品交易的時候,就有了這種小賣部、經銷店的這種模式;
后來的發展在中國有一個特色,就是有供銷社,供銷系統的零售;再往下走我們就看到了供應鏈物流概念在里面的連鎖超市;
發展到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互聯網下的零售物流;
再往下走,就是我們要說的新零售物流。
那么,新零售的核心是什么?其實新零售就是海量的訂單和海量的消費者通過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實現快速、高效的匹配,以及他們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就是新零售。
簡而言之,新零售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互聯網,一個人聯網,以及這兩個網之間的物流互通。我們以前的零售,或者是說物流,或者是說我們末端的消費者,總體上來看都是屬于這種信息孤島,相互之間沒有什么溝通,沒有什么聯系。
那么在互聯網條件下的零售,具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的透明,萬物相聯,萬貨相聯。所以以后我們要做的新零售,或者是說物流將來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高效、快速的把商品送到目的地,精準的送給消費者。
那么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相比,當然還有一些十分明顯的特點,剛剛我說的海量的商品,海量的訂單,海量的消費者,以及與這些伴隨而來的海量的信息處理。我們以前一個傳統的超市,比如說家樂福,或者是說沃爾瑪,一個店的SKU充其量不夠兩萬個,包括生鮮品類在里面。但是現在我們一個電商經營的SKU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千萬,這是質的變化,因為他們是商品的海洋。
另外,一個普通的連鎖門店,一天的顧客來客數可能是兩到三萬,真正形成購買的,可能就是七八千。但是,現在海量的消費在新零售下,每天一個電商的消費者是一千萬!所以說新零售展現的是海量的訂單,海量的商品,海量的消費者,以及海量的信息。這種情況下,物流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剛才丁教授說得好,他說現在是供應鏈時代,而且這個概念我非常認同,與其說是物流的挑戰,還不如說在新零售條件下物流面臨的是一種重構,就像以前我們在陸地上走路,有很多的經驗和智慧,甚至是技巧。但是現在需要到海里面,到水里面去,現在在地面的方法和技巧就要重構,我們要發展一套適合在海里面,在水里面游泳的經驗、技術和方法。
所以我說在新零售條件下,物流的挑戰還不如說是物流的重構。物流的重構需要從我們的認知、概念、理論、實踐、方法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甚至是基礎性的改變。你在陸地上跑得再好,并不意味著你在水里面會泳得很快。
我們這些重構所面臨的挑戰是什么?我想通過一個形象的對比告訴大家。飛機能飛,鳥也能飛,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么我們的飛機沒有鳥這么靈活?飛機給人的感覺是速度很快,但是總體上來講沒有鳥靈活。現在我們的物流相當于飛機,新零售下物流的重構,就是把現在的飛機發展到未來的小鳥的飛行,就是飛機向鳥這樣的轉變。那么做這個轉變,最大的挑戰在哪里?
第一個就是移動的信息技術的挑戰。
為什么鳥可以很自由的,不怎么用力就能夠飛行很久,而且很靈活,但是飛機卻不能上上下下隨便顛倒?就是因為鳥的每一個部位都有神經末梢,都能夠感知外面氣流的變化和壓力的變化,能夠感知所有外界的刺激。而飛機在飛行的過程中,不可能智能的去感知。哪天飛機的翅膀由現在的幾塊翻成幾千塊,上萬塊的時候,每一塊都能夠智能的感知外面刺激的時候,那個時候飛機就能夠像現在的鳥一樣自由和靈活的飛翔。
現在的物流向將來新零售下的物流轉變,就是要發展末端的高度敏感的神經系統,就是人工智能。每一個小的地方,幾個信息載體,同時又是信息的感知體,感知體通過中樞神經來進行控制。現在物流是處于什么狀態呢?
就是我們末端的神經系統,神經末梢,很多的時候沒有辦法感知到外界的刺激,有的時候就看不到。我們說物流的可視化,現在看來還是很粗放的,物流技術也是很淺顯的。
我們之前說的技術,在零售互聯網,或者是電子商務物流里面使用還是十分少的,或者是說是不成熟的。而這個末端的神經末梢更是在一個企業里面,現在還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們的信息化水平,特別是移動的信息化水平遠遠沒有達到這樣一個高度。
我們要能夠對外面的刺激做出反應,而不是說僅僅某一個部位,像人一樣打一個乒乓球,不能看見了就能夠把乒乓球接好,看見以后眼睛、手、頭腦、腳要全方位的配合。
這意味著我們要有一個物流系統,或者是說供應鏈系統里面的差異組成人員,要把每一個末端的神經系統聯系起來。這一塊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們要做的是什么?將來的物流一定能夠做到商品沒有生產出來的時候,這個商品就是信息載體,這個信息載體一旦生產出來,就能精確指導它要去的地方。
這個方面我們很快在做,比如說現在我們研究的數字地圖技術,末端送貨你把貨物精準的送到顧客的家里面去,將來我們要實現的數字地圖,就是每一個消費者留下一個地址的時候,我們都能夠把它轉成數字的東西。
數字的東西有坐標的時候,就能夠找到你的辦公室在哪里。能不能把商品精確的送到你的辦公桌上,這是我們要考慮的,所以說末端的神經的建設要感知外面的冷暖變化。
第二個是物流重構。
新零售,互聯網的條件下,我們的技術解決的方案太少了。怎樣用一種新模式來進行創新?物流運作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用最短的距離,最少的時間,高效快速。那么就是要設計整個方案,甚至是一攬子解決方案的創新。這方面是個很大的挑戰。
我們以前都是屬于人去找貨,比如說超市里買東西都是人找貨,現在要改變的是要實現貨找人。貨找人不僅僅是在倉庫里面的貨找人,而且在全球范圍貨找人。因為以后的倉庫并不應該有四面墻的概念,整個地球就是一個大倉庫。貨物在門店里面,門店是倉庫里面的一個環節,不管貨物在美國、歐洲還是中國,我們要看的是消費者在哪里,如何在最短的距離把這兩個東西聯系起來。
這就是要用物流一攬子解決方案,或者說對物流技術方案重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這是第二個挑戰。
第三個挑戰是屬于硬件設備。
我們把聰明的大腦的末端神經系統建立好了以后,在進行反應的時候,要能夠做到手腳便利,而現在我們的手腳還十分不便利。我們在末端的,或者是說在物流使用的這些技術裝備,目前來看還是屬于比較淺顯的,真正談到智能物流的工具和帶有一定的智能的東西很少。
所以我建議從事物流裝備制造的企業,一起來討論,一起來研究,什么地方我們可以把它做得更智能一點,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靈巧一點,這是我重點說的三個重構的挑戰。分別說到了末端神經系統的建設,技術方案的創新和智能硬件的建設這三個挑戰。
我們怎么應對這個挑戰呢?
我覺得在目前來看,中國應該是當仁不讓的。在互聯網的條件下,我們的互聯網經濟或者說電商經濟商品交換的規模,在世界上已經是排名第一了。世界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中國來領跑,去帶領整個行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作為這個行業里面的人士要有這種責任,這是一種擔當,也要有這種勇氣,我們要當仁不讓,也責無旁貸。
我們要研究怎么樣從目前這種比較低端,死板的物流向高效、靈活、數字化的物流轉變。毫無疑問,只能創新的研究這個問題,創新其實是需要做很多的細節工作。現在這么大交易量的互聯網物流或者是說互聯網電商物流有這么大的交易量,提出了很多現實的需求,給創新和研發指明了方向,也減少了我們走彎路,犯錯的機會。所以這個方面我們要創新去研究。
另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和使用優秀的成果。一是學習國外的,二是行業內部要跨界的交流。跨界是趨勢。
還有我們要強調產學研政立體相互配合做這件事。社會給你這個機會,消費者給你這樣一個厚實的財務基礎,國家和社會需要你,為什么你不去做這件事?我們有千千萬萬的技術去研發,千千萬萬的創新去做,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這個努力的過程中責無旁貸的是行業老大以及政府。這個方面我們也有這種使命感,也有責任感,也有擔當。
今天我要給大家匯報的內容就這么多。總結一下新零售下的物流挑戰,或者是說新零售是萬物相連,億人相連,通過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無縫連接,高效的匹配以及相互影響。
謝謝!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