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做 CEO 主要是兩件事,一是看未來的機會,二是看未來的災難。
絕大部分的老板如果看不到未來的機會是沒辦法激勵你的員工,另外一個職責是看到未來有什么災難和麻煩。如果你能知道社會一定會出這樣的麻煩,并且你提前做好準備,就會很成功。
所以我自己覺得,作為 CEO 有兩個職責,全體員工以及所有的人都開始提心吊膽,對未來沒有信心的時候,你必須看到希望所在。所有的人都在暢想未來的時候,你必須看到災難所在,任何一個災難和麻煩,都有可能是巨大的機會。
我自己不斷講一些自己的觀點看法,在座有很多年輕人,我父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工,但他對文藝的愛好一直努力,后來做了曲藝家協會主席,我媽更是普通的人。
像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有錢有勢的父母,沒有有關系的舅舅,我們沒有昨天的積累,沒有今天的資源,唯一要做的事是對未來的判斷。
而未來的判斷至少是十年以后,你認為這個會有這樣的問題或者機會,你堅持往這個方向走十年,也許你就會贏得機會。我們不能跟別人拼昨天,也許沒辦法跟別人拼今天,必須要對未來有一個判斷。
我對未來 30 年整個世界的變化會超過大家的想象,未來 30 年社會矛盾的經歷,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巨大的沖擊,對你來看,如果你感到悲哀,它永遠是個麻煩,如果你覺得是個機會,它會你不可多得的機會。
因為我是老師出身,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當 CEO,今天我接觸了世界上這么多優秀的人,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把這些想法跟別人分享,不是我多愿意講話,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擔當,這是一個責任,你必須要去思考。
其實很多人在罵我們,部分企業說我們把他們的超市、商場搞掉了,但是我自己覺得 15 年以前我在世界各地講過兩三百次這樣的演講,提醒大家互聯網、電子商務對各行各業的沖擊。
今天既然已經有這樣的資源,還是要告訴大家,未來二三十年這個世界的變化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絕大部分人是很倒霉的。
我首先要講到的是任何一次技術革命 50 年,前 20 年一定是技術公司的事情,后面 30 年一定是技術的應用,從過去的 20 年從互聯網技術將會進入互聯網時代,未來 30 年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你不跟互聯網有掛鉤,如果不利用互聯網去發展自己的業務,就會變得比 100 年以前或者幾十年以前缺乏電一樣可怕,甚至比斷了電更可怕。
我還認為,今天不是互聯網沖擊了你,是落后的思想似乎想保留昨天這種想法,不擁抱技術的思考沖擊了你,全世界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我認為實體經濟從來沒好做過,中國多少企業在努力,剩下了這么一點點企業家,他們付出的辛苦是超越常人的,全世界只有中國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完全對立起來。
我經常聽網上有一句話叫實體報國,我總覺得這句話非常別扭,實體和虛擬不應該對立起來,這樣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真正的經濟,也只有中國把互聯網經濟稱之為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在歐美主要定義為金融機構,在中國是沒人敢批評金融機構的,因為批評金融機構你就貸不到款。
實體經濟的真正定義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生產制造,二是流通,生產制造過去的 30 年中國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流通環節我們做得不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今天出了大量的問題,包括庫存、積壓和產能過剩,因為我們對市場根本不了解,還是按照想當然在這里做。
特別是在美國,經濟受到沖擊以后反思一個問題,為什么沒有抓住互聯網這一撥,而我們這里似乎人人覺得批評互聯網是很光榮的事情,這世界上沒有人想故意害你,而且也不是實體經濟都不好,也有實體經濟好的,特斯拉不好嗎?蘋果不好嗎?所有的企業今天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在怪一個技術的時候,那只是你倒霉。 我那次在深圳互聯網 IT 領袖峰會上也講,100 多年前別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那是身體上虛弱,但是到今天我們要思考知識結構文化讓我們真正變成網絡病夫,我們在埋怨、抱怨,不學習,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改變適應未來,如果不能創造未來,至少要做到適應未來。
我講了很多遍,還是要想未來在中國十年到二十年以內,五個新一定會沖擊各行各業。
第一是零售出現新零售,我的觀點是線上線下物流數據必須結合起來,打造新型的零售體系。 互聯網企業從來沒有覺得打敗超市是光榮的事情,超市也不要覺得打敗互聯網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未來零售行業要學習的不是怎么賣東西,而是怎么服務別人,學會服務是不管你是互聯網電子商務,還是線下零售也好,最重要的事情。
一切不是以企業為本,不是以成本為本,不是以資源為本,而是以人為本。
所以零售行業啟動了第一撥沖擊剛剛過去,第二撥沖擊是新制造。原來制造行業以標準化、規模化、低成本這些我們聽得最多,所有的 MBA 都是這樣講,這一套東西很快會全部被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取代,以前我們希望買的東西越來越標準,今后一定是個性化。
如何把個性化的東西標準化,把標準化的東西個性化,我也想告訴大家,出現大數據以后,未來巨大的變革對中國制造業的沖擊遠遠超過零售行業。我現在提醒大家,在廣東地區原來我們以流水線為作業的很多單位,這些沖擊在十年到十五年以內會非常令人恐怖和擔憂,一切機器設備會越來越機械化。
手機本來是一個普通的電話,加入了操作系統和移動系芯片以后,打電話只占 20% 的功能,80% 跟打電話沒關系。手機成為了人身體中的一部分,手機是陪伴你時間最長的,因為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移動,陪伴你超過了你的父母和老婆。
未來的汽車如果加上操作系統,交通功能最多不會超過 40%,將來只要通過電的東西都會智慧化,所以新制造的沖擊很快就會來臨。而且你如果不去做這個準備,我覺得麻煩的一定是你。
還有新金融。我理解的新金融最大的變革是由原來的二八變成八二,原來金融機構只要服務好 20% 的大客戶就行了,服務好國有企業,服務好跨國企業,服務好有錢的企業,然后賺 80% 的利潤,他們是服務 20% 的客戶賺 80% 的利潤,日子過得非常好。
但是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八二,也就是你必須要服務好 80% 昨天沒有被金融機構服務的東西,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普惠的,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每個人有公平的套路。
如果你今天不去思考 80% 沒有被服務的,你不去思考金融是讓每個人擁有公平的權力,你沒辦法做,如果你不去思考如何讓金融變得普惠,你不會取得很好的發展。
曾經有人問我,馬云,你覺得未來支付寶怎么掙錢以及未來的發展是什么?我說我沒有想象怎么掙錢,就是一個要求,我希望支付寶能夠讓任何一個老太太的權力跟銀行董事長的權力是一樣的。 剛好那一天我隔壁有一個老太太說晚上回家晚了,那天斷了電,電費忘了交,老太太大清早起來到銀行門口排隊繳費。那些大行長、大銀行家們叫秘書們去付了錢,我覺得如果手機上按一下,不管是什么長,按一下手機都可以付掉,這個叫新金融。
當然也有人講,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競爭得很厲害,我覺得多好,支付寶打了幾十年,所有的政策跟銀行爭,結果人家順水而上,我說很好,只要有人參與,能夠把二八變成八二,這個社會進步,我們都有好處。
另外一個,什么是新技術?技術在未來的發展也遠遠超過之前三十年,PC 芯片、路由器等等,這個行業發展非常迅猛,使得絕大多數歐美地區和中國的發達城市充分掌握了 IT 技術,使得企業越來越強大。
但是未來由于互聯網導致的數據技術,互聯網將成為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數據將成為所有企業創新的能源。 如果這是一個基礎的話,未來在移動芯片、移動操作系統方面誕生的操作系統將層出不窮。所以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東西大家不要把它當概念,我這里提醒大家,你聽不懂沒關系,但是不要去抵抗它,聽不懂唯一的辦法把你們公司的年輕人叫過來,如何支持你往前走,更何況這些技術不是要靠大量成本投入下去才能做到的,只要今天相信未來,這樣去努力一定會有機會。
最后還有新能源,第一代能源是煤,第二代能源是石油,第三代能源是數據。
第一次技術革命以煤為主的能源造成的商業模式是工廠,第二次以石油為主的商業模式技術革命誕生了公司,這一次將會以什么樣的公司商業模式,這個值得所有在座的大小企業家思考。
第三個,我認為新實體經濟將會誕生起來。
未來三十年會有很多新型實體經濟,剛才我已經講過了,實體經濟就是制造和流通,互聯網的職責就是創造更多的新實體。
實體經濟大家講,我們去救實體經濟,我覺得該淘汰的實體經濟必須淘汰掉,不是所有的實體經濟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虛擬經濟都是糟糕的。我們對破壞生態環境的產業必須淘汰掉,落后生產力必須淘汰。
所以互聯網經濟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把虛擬經濟,把信用體系建立起來,和實體經濟互相支撐,其實新金融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信用體系。
我跟金融方面嘮了很多年,沒有過去三十年的二八理論,中國經濟不可能發展那么好。但是事實上今天中國很多銀行放貸款依舊是靠抵押,這跟 100 多年以前的當鋪沒有區別。
以前你去當鋪把東西給它,它把錢給你,這跟現在沒有區別,因為中國社會缺乏信用體系,沒有信用體系的社會,所有商業活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新金融也好,新技術也好,大數據也好,首先為一個社會打造一個真正的扎實靠得住的信用體系。只有建立這個信用體系,所謂的 P2P 才可能出現,一定會誕生大批的新實體經濟,大家不要覺得實體經濟一定會好,未來實體經濟真正可以普惠,可以持久發展的經濟才可能好。
還有一個最近提的新機器人和人的問題,人工智能。我個人覺得,隨著數據的大量產生,對數據的利用已經變成人是不可能,現在有人說我是學數據分析,這個人將來就沒工作做了。
因為未來的數據不可能用腦子去算,一定是用人工機器。大數據的大是指大計算,數據是指云數據。很多公司跟我講,我們早就是大數據,他以為東西多就是大數據,大數據的大是大計算,數據是云的意思,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過去的時代,特別是過去二三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在流水線上特別明顯,未來的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將會做很多東西。
未來肯定有兩個不同的方向,美國現在把 AI 講的是讓機器取代人能做的事情,這個我不太認同,因為美國是幾個學者提出來,這些學者確實頂尖聰明,他們看到了未來,但是缺乏實踐經驗。
我前段時間去美國跟一些學者交流以后,他們搞 AI 有很多是人的大腦意識在里面,把人腦和機器合在一起,我不太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我們自己對大腦都不了解,你讓機器去學習,我認為是有問題的。
尤其是這兩年吹得神乎其神,人跟機器下圍棋,人輸掉了,機器跟人之間比聰明,人肯定比機器聰明,人類不要愚蠢到誰力氣大,比誰跑得快,比誰更聰明,這些你都沒機會。
機器永遠記得比你牢,永遠比你算得快,永遠不會生氣,我們下圍棋的目的就是等人家下一步臭棋,所以我個人覺得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汽車按照人走路應該這么走,但是汽車是輪子走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一定要想辦法,機器要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如果這么做,才有機會讓機器永遠成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
下面一個問題是未來三十年一個巨大的變革是所有就業會發生很大變化。大家可能在網上看到,幾個星期以前杭州有兩個搶錢犯,晚上連搶了三個超市被抓住,結果只搶了 1600 塊錢,說超市怎么沒錢呢?
人家都用手機付錢。現在還有沒有人聽說去搶出租車司機的?沒有了吧,現在司機都是用支付寶和微信,還有杭州有一個要飯的拿一個二維碼。
很多的就業將會失去掉,每次技術沖擊了就業,但是也創新了就業,大家說淘寶、天貓出來以后,對零售沖擊很大,淘寶和天貓創造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達到 3300 萬人,這是一個最保守的數字,有沒有商場說我們破產了?
沒有,相反原來在城市里面做建筑工人的人,原來建筑工人是很多的,突然這些人到哪里了?送快遞了,原來的復員軍人去干什么了?送快遞了,就業一定會大型地轉移。
所以昨天大家看到的技術活很多會被取代,我們必須要去思考,甚至包括在座的 CEO 們,30 年以后時代雜志封面的年度最佳 CEO 很有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它記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根本不會對競爭對手生氣。
過去我們要技術,未來要聚焦文化,而且剛才我問了一個問題,人活到 100 歲不難,未來隨著大數據、大計算,數據能力的提升,未來我們一定能看到癌癥被攻破,艾滋病被攻破,一定能看到人類活到 100 歲不是問題。
但同樣會看到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就業,你自己怎么活?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十年二十年以后,人類一天工作不到四個小時,休息時間就是很多,因為原來我們一輩子只去了 30 個地方,今后可能去 300 個地方,甚至 3000 個地方,這個世界非常流動。
上世紀講的是制造業,未來講的是服務業如何讓人高興,包括我前兩天去東北看了二人轉,覺得很有意思。中國人有些詞是很難翻譯的,我在美國碰到一些人是搞音樂和電視的,他們問我是搞什么的,我說我是搞文化的,他認為我是搞博物館的。
其實娛樂是真正的藝術,讓人快樂,讓人娛樂,這是多好的藝術。所以我覺得未來的世界會變得非常快,很多行業要定位清楚到底這世界能創造什么價值。
由此可見,由于技術的發展,教育必須改革,必須發展。今天早上我跟五個大使討論未來問題的時候,我說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未來三十年世界變化非常快,而且會非常痛苦。
第一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體能,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距離感,這次是釋放了腦力,所以未來 30 年,這個世界的痛苦要比快樂多多了,因為很多問題我們碰到過。
所以我覺得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們從叫知識開始叫文化,讓孩子們要有創造力、創新力,更要有好奇心。對企業家來講,未來的 30 年世界不屬于互聯網公司,是屬于用好互聯網的那些公司。
所以給大家最后一個介紹,想清楚今天 80 后上互聯網的人是 17 億人,再過 10 年 90 后、2000 后,這個世界有 50-60 億人全是互聯網的,你想一想,今天的抵觸有什么用?
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關注“30”,第一關注未來 30 年,第二關注 30 人以下的企業,第三關注 30 歲左右的年輕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未來有希望,有期待,有準備。
提問環節:
提問:希望馬總分享看您有什么好習慣?
馬云:我沒發現我有什么好習慣,我自己覺得我有一件事情,我對公司的年輕人特別好,只有聽聽他們的意見,多跟他們交流,跟他們吵吵鬧鬧我覺得很好。
然后我花很多時間想未來,我這個腦袋比較小,所以里面的內存很少,我清理得很快,昨天的事情忘得很快,但是對未來會發生什么,我會很關注,我沒什么好習慣。
提問:我的問題是放眼環宇,您有沒有您看中的大學?
馬云:我一直覺得我總在一個教書的狀態,只要我有時間和精力我到處去講,我并不覺得我講錯了,這是我的思考。我自己也辦了湖畔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現在我在做一個幼兒園、小學、初中的學校,干好以后也許我又有機會吹牛了,讓大家去學。
提問:馬先生,您開始在創業的時候,有很多人不相信你,現在你成功了,我們想在創業的時候給你反映一些問題,希望跟您合作,您現在是什么態度呢?
馬云:我沒有聽清楚這個問題的意思,我剛開始創業沒有人跟我合作,沒有人相信我,現在你想跟我合作,我比較難合作,是不是這個意思?
沒有人跟你合作,沒有人相信你,這不是壞事情,別人不跟你合作很正常,別人跟你合作才不正常,別人憑什么要跟你合作?其實我們在公司里也一樣,你要想說話,把自己的活先干好。
所以你今天要跟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有很多渠道,上網開店,你要直接找我合作,確實有點難,因為我每天只有 24 小時,我見的人很多很多,我認為有我很重要的事情,只要你做到足夠大,坐到前面一排的時候可以跟我合作,我也是實事求是講。
說實在一點,反對我的人、恨我的人,覺得我講話不靠譜的人很多,我認為這個很正常,這世界的五彩斑斕就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我覺得人家討厭我也挺好。
提問:如果你現在還是那個一無所有的創業者,并且處在互聯網已經很發達的時代,你還會選擇互聯網嗎?
馬云:我會不會選擇互聯網這個行業去創業未必,但是我創業一定跟互聯網有關,這是肯定的。
第一,我自己覺得我還是一無所有的人,不管大家怎么看,覺得你很有錢,我也沒時間花錢,我也不覺得錢對我今天有多重要,當年的錢對我很重要。
事實上花錢是門大學問,我們絕大部分的人,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花錢,這個錢不是花在自己身上,這個錢要花在未來,花在孩子,花在社會和年輕人身上,我們這些企業家只會想辦法積累。
創業真的如果讓我重新開始,今天也許我未必會沖個互聯網干互聯網的行業,因為互聯網這個行業里聰明人太多了,今天進入傳統的實體其實機會最好,既便宜,成本又低,而且只要把它們跟互聯網接在一起就很有可能成功。
今天如果我重新來過,我一定沖到線下去,以前是大家不相信網絡,我沖進了網絡,現在大家都覺得網絡很重要,我認為線下很好,那邊你可以一馬平川,真的是這樣。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機會,大家千萬不要覺得今天網絡已經是很發達了,那是缺乏想象力,未來的三五十年網絡對社會和每個人帶來機會,而且這種機會是想象力出來的,現在已經進入想象力經濟,我也希望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這活都被馬云這幫家伙搶掉了,我們當年也想過,都被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搶掉了。
誰知道我們這些公司明年會如何,后年會如何,每個人想明白這幾個問題,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放棄什么,我不知道我可以爬到 7000 米高空,我在山下的時候向往山頂的風景,越往上爬的時候才發現,哪有什么心情看風景,估計尸體都找不到。
所以每個人要想清楚,你到底有什么、要什么、放棄什么,只有這樣我覺得未來的企業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座所有做企業家的人,上世紀以企業大為牛,本世紀是以企業好為牛,兒子不在于有多少,不在于長得多高大,而是好兒子最重要,有兩個倒霉兒子夠你喝的。
所以我是覺得每個人要活好,最后我講兩個故事。
一個故事是我那一年到日本去,有個日本小店門口掛了小牌子,說紀念本店 145 周年,我就跑進去看,一對老夫妻在做糕點,說我們這個店已經做了 145 年,日本天皇的親戚到我家買糕點,我們兩個夫妻做得很好,讓人覺得無比羨慕,他們講的時候充滿著快樂。現在我們的大企業有這種快樂嗎?沒有。
另外一個故事是星巴克的創始人跟我講,他有一天到倫敦最貴的街上看,最熱的小街上有一個小門臉在賣奶酪,這怎么賺錢?
他跑進去看有一個老頭干干凈凈在做奶酪,他問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這個房租付不付得起?老頭說先買 20 塊錢再說,他就賣了 20 塊錢的奶酪。
那個老頭說,年輕人看看這條街的這頭到那頭都是我們家的,我們家祖祖輩輩賣奶酪,都在這條街上,我們就能做奶酪,我也不會做其他生意,就買個門店租給別人,最后這條街都是我們的,我還在賣奶酪,我的兒子在郊區賣奶酪。
如果你能堅持去做自己開心的事情,有一天你也會擁有這么個東西。
謝謝大家!
---------END---------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