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16條政策措施,目標是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舉措,也是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一、《交通物流16條》的重大意義
國務院曾于2014年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突出強調推廣多式聯運;現在又專門出臺《交通物流16條》,標志著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是我國政府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政策精準化的具體體現,也是兩大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是物流業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物流業呈現出新的特點。從增長速度看,結束了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階段,長期掩蓋的問題開始顯現。從需求結構看,與居民生活相關的物流需求仍將增長,生產資料類需求增勢減弱;中西部以及農村物流需求增速加快,外貿需求增速放緩。從資源條件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對物流運作的“硬約束”開始減緩,要素成本、資源環境負擔進一步加重。從增長動力看,新技術、新模式不斷出現,整合優化、創新驅動成為新的動力源泉。總體來看,與交通運輸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是物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路徑。
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是兩業融合發展的新要求。近年來,我國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完善,物流業持續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銜接互動的發展格局。但也要看到,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不足,交通樞紐與物流園區銜接不夠,多式聯運和供應鏈物流發展滯后,運輸標準化、信息化、規模化等問題依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優勢的發揮和物流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促進兩業融合發展,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順應現代物流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優勢的必然選擇。
二、《交通物流16條》的核心內容
《交通物流16條》的編制工作由國家發改委主導,相關部門、企業以及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參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參加了調研起草工作。文件的主要內容包括總體要求、打通銜接一體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系、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臺、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營造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等五部分。其核心在于:打通全鏈條、構建大平臺、創建新模式。
核心內容之一:打通銜接一體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系。一是完善交通物流網絡。完善樞紐集疏運系統、優化交通樞紐與物流節點空間布局、構建便捷通暢的骨干物流通道。二是提高聯運服務水平。強化多式聯運服務、拓展國際聯運服務。三是優化一體化服務流程。推行物流全程“一單制”、健全一體化服務保障。
核心內容之二: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臺。一是建設完善專業化經營平臺。支持社會資本有序建設專業化經營平臺;鼓勵平臺企業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支持平臺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擔保結算、金融保險等服務;推動跨境交通物流及貿易平臺整合銜接。二是打造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承載“一單制”電子標簽碼賦碼及信息匯集、共享、監測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臺。三是加強對各類平臺的監督管理。強化平臺協同運作。
核心內容之三: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一是構建線上線下聯動公路港網絡。完善公路港建設布局,強化公路港功能。二是推廣集裝化標準化運輸模式。加大運輸設備集裝化、標準化推廣力度,加強技術標準支撐保障。三是發展廣泛覆蓋的智能物流配送。發展“互聯網+城鄉配送”,推進“互聯網+供應鏈管理”,強化“物聯網+全程監管”。
三、多式聯運是落實《交通物流16條》的突破口
經過多年建設發展,我國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到2015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5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2萬公里;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1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1.9萬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超過2100個,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1.36萬公里;全國民航運輸機場達207個;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210家。在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線路與節點配套不足,各種運輸方式之間銜接不夠,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差距較大,交通基礎設施的網絡優勢有待發揮。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獲得較快發展,但社會物流總費用居高難下與物流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的矛盾依然突出。也就是說,全社會付出了很高的物流費用,而承擔物流活動的主體并沒有得到應有回報。除了經濟結構、產業布局以及發展階段等客觀因素外,交通與物流融合不夠是重要原因。各種運輸方式缺乏合理分工,物流路徑有待優化,貨物多次裝卸搬倒,過多的物流環節推高了物流成本。
由此看來,發展多式聯運,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是提升物流業運行效率和效益的突破口。多式聯運涉及運輸方式多、區域地方多、管理部門多,離不開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業務流程、標準規范和市場環境等方面的協調統一。因此,應該從“五個一”建設上取得突破。
——基礎設施“一張網”。統籌綜合交通樞紐與物流節點布局,強化交通樞紐的物流功能,構建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系統。根據區位條件、輻射范圍、基本功能、需求規模等,科學劃分全國性、區域性和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做好骨干物流通道布局,有序推進面向全球、連接內陸的國際聯運通道建設。依托綜合運輸大通道,率先推進集裝化貨物多式聯運。盡快打通連接樞紐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實施鐵路引入重要港口、公路貨站和物流園區等工程。
——運營管理“一體化”。推動大型運輸企業、貨主企業和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支持有實力的物流企業、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綜合物流服務商轉變,增強“一體化”服務能力。探索建立各類物流運營主體聯運服務、利益共享機制,創新經營模式。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各類運營主體優勢,形成各種運輸方式和各類企業合理分工格局,建立在專業分工基礎上的“一體化”運營機制。切實落實企業首站負責、安全互認、費用清算等相關制度,保障各環節銜接順暢的動態調整和應急處置。
——業務流程“一單制”。推進單證票據標準化,構建電子賦碼制度,實現電子標簽碼在物流全鏈條、全環節的互通互認,以及賦碼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共享。加快推廣“一單制”,引導企業提供便捷運輸,實現一站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推動集裝箱鐵水聯運、鐵公聯運兩個關鍵領域在“一單制”運輸上率先突破。大力發展鐵路定站點、定時刻、定線路、定價格、定標準運輸,加強與“一單制”便捷運輸制度對接。
——標準規范“一根繩”。制定完善多式聯運規則和全程服務規范,完善和公開鐵水聯運服務標準。理順從商品包裝模數、托盤貨架、集裝箱、公鐵水運輸工具等全程單元化運輸相關標準,推廣使用標準化基礎裝載單元。建立共享服務平臺標準化網絡接口和單證自動轉換標準格式。推進多式聯運專用運輸裝備標準化,研發推廣公鐵兩用掛車、馱背運輸平車、半掛車和滾裝船舶。支持發展大型化、自動化、專業化、集約環保型轉運和換裝設施設備。加強標準化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一把尺子、一根繩多式聯運標準化體系。
——市場監管“一道令”。按照多式聯運一體化需要,制定和完善交通物流樞紐和骨干通道規劃,并保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交通專項規劃有效銜接。進一步發揮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協調作用,研究協調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規劃、政策、標準等事項。加強各地方、各部門在體制、機制、稅制、法制等方面的統籌協調,統一執法監管標準,營造統一規范的市場環境。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