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全球經濟增速企穩,全球貿易環境有所改善,國際集裝箱市場環境回暖升溫,全球主要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增速表現亮眼,2017年全球前20的集裝箱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35億TEU,同比增速為5.6%,遠高于去年1.7%的增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港口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6.44億噸,同比增長6.4%。其中,沿海港口和內河港口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分別為6.4%和6.3%,完成貨物吞吐量分別為86.25億噸和40.19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0.02億噸,同比增長5.7%;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8.3%至2.27億TEU,且增速明顯快于貨物吞吐量6.4%的水平。以上相關數據與2016年同期增速相比,明顯加快。
2018年一季度,行業整體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長9.9%, 不過2018年開始上港集團對郵儲銀行的投資從成本法核算轉成權益法核算,估算一季度郵儲銀 行投資受貢獻了6.8億凈利潤的增量,剔除該影響,2018年一季度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滑8.9%,未能延續2018年的增長趨勢,主要原因是吞吐量增速放緩以及按國家發改委要求部分港口下調了外貿集裝箱裝卸費率。
在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上,交通運輸部此次公布的12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中,港口排名與去年未發生變化,且增速全為正。其中,上海港首次超過4000萬TEU,達4018萬TEU,同比增長7.7%,穩居全球第一;深圳港2017年完成箱量2525萬TEU,同比增速僅為5.3%,排名第二位;寧波-舟山港僅以61萬TEU的略微差距,屈居深圳港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寧波-舟山港2017年度增速高達14.3%,遠高于深圳港5.3%增速,2018年或反超深圳,成為中國第二大集裝箱港。其后4至12位的排名,分別為廣州港、青島港、天津港、廈門港、大連港、營口港、蘇州港、連云港港及佛山港。
港口建設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世界上80%的貨物都是要靠港口來運輸的。改革開放以來,港口率先對外開放,海運業最早實現“走出去”。目前中國的港口建設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全要素的比較優勢,技術水平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為國際貿易提供物流支點,成為另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
近年港口行業投資規模負增長,但新增產能仍維持高位,產能過剩較為突出,沿海港口泊位大型化趨勢更為明顯。
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深化,我國企業出海建港腳步越走越穩。近年來,一大批由中企承建的海外港口項目開始落地。中國交建目前已在世界范圍內建設了一百多個深水碼頭,遍及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南美洲等地。
中國港口不斷走向世界,帶動的是中國建設標準、中國技術“走出去”,這包括從設計到建設到設備再到管理等多個方面。
綜上所述,我國港口建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加強與國際傳統優勢港口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建設和標準制定能力建設。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港口發展而言是機遇期。有機遇,就有挑戰。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